储能企业扎堆赴港上市,H股成行业融资新阵地
近日,南都电源发布公告,宣布正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这一举措,让南都电源加入了2025年以来众多储能企业奔赴港股上市的热潮之中。
自2023年下半年起,A股市场对IPO的审查政策逐渐趋严,储能企业在A股上市的难度显著增加。据瑞银证券预计,2025年将有超过30家A股公司选择赴港上市,储能企业占了相当比例。在此背景下,港股市场凭借其相对宽松的上市条件、高度国际化的资本平台,以及灵活的再融资机制,成为储能企业融资和推进国际化战略的重要选择。
除南都电源外,多家储能领域的领军企业也纷纷启动或加速港股上市进程。今年4月,中伟股份公告称已递交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申请,并刊登了申请资料。宁德时代的港股上市进程同样备受瞩目,其于2025年4月通过港交所聆讯,且已获得中国证监会国际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计划通过港股募集资金,用于海外产能扩张、国际业务拓展以及境外营运资金补充,特别是推进匈牙利电池工厂的建设。海辰储能也在3月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在香港主板挂牌,其曾终止A股上市筹备,此次瞄准港股,意在加快国际化步伐,扩大在美欧等核心海外市场的份额。
从行业发展来看,储能行业近年来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提升竞争力,急需大量资金投入研发和产能扩张。以2024年为例,全球储能电芯出货规模达314.7GWh,同比增长60%,但行业普遍陷入“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如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的储能收入出现下滑,核心原因在于储能电芯价格从年初到年末跌幅达28.6%。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新的业绩增长点。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汇聚全球资本与资源,企业赴港上市不仅能突破资本运作瓶颈,更是迈向国际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步。
南都电源表示,本次启动港股上市,核心目标聚焦于海外市场的深度布局、国际业务版图的拓展以及境外运营资金的补充。公司储能业务已遍及160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与能源电力集团、设计院、EPC公司等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若成功上市,将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提升品牌国际知名度与综合竞争力,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提升治理透明度。
分析人士指出,相较于A股,港股上市制度更为灵活,国际化和市场化程度更高,能为企业提供丰富融资机会,吸引全球投资者关注。清晖智库创始人、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赴港上市对储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大有助益。为满足港交所要求,企业需持续优化公司治理,与国际标准接轨,提升运营效率与透明度,增强国际合作伙伴信心。”他还建议,拟赴港上市的储能企业应组建或委托专业团队,与全球投资者有效沟通,同时重视提升自身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表现并进行披露,这也是国际投资者日益关注的重点。
整体而言,储能行业赴港上市阵营在持续扩容。对于部分规模大、盈利能力佳且国际化路径清晰的头部储能企业,“A+H”上市模式或成主流趋势,实现融资与市场扩展的双重优势;而中小型或专注国内市场的企业,则会依据自身情况选择更合适的单一市场上市。随着储能企业加速上市,行业竞争将愈发激烈,资本注入将推动企业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和市场拓展等方面不断突破,助力其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储能市场中抢占更有利地位 。
本文来源:冬早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