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级大风催生发电高峰,绿电收益为何不升反降?
这个周末,我国多地遭遇今年首轮“超级大风”袭击,11日8时至12日8时,新疆东部和南疆盆地、青海北部、甘肃北部和东部、宁夏、陕西中北部、内蒙古大部及东北地区中南部、华北、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北部、四川盆地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5~7级大风,阵风8~10级,其中,内蒙古中西部、河北北部等地局地阵风风力可达12~13级。
这让“靠天吃饭”的新能源人禁不住联想:8-10级大风通常对应的是风电机组的满发时刻,那么周末这场大风是否也为风电场刮来了“泼天的富贵”?
协合运维的交易专家们以山西为例,用数据和案例算了笔账。
大风日发电量较平日增长40-70%,但当日电价暴跌50% 风电场A表现: 平日日均收入 = 1076.97兆瓦时 × 204.52元/兆瓦时 = 22.02万元;大风日收入 = 1838.66兆瓦时 × 92.44元/兆瓦时 = 16.99万元。 发电量增长71%,收益反降23%! 风电场B表现: 平日日均收入 = 349.37兆瓦时 × 202.02元/兆瓦时 = 7.06万元;大风日收入 = 509.92兆瓦时 × 109.4元/兆瓦时 = 5.57万元。 发电量增长46%,收益反降21%! 通过分析不难得出:当大风时,电价的暴跌会带来收益较低的情况,另外现货市场期间的市场运营费用,风电场需分摊0.03-0.04元/度成本,会带来收益继续缩水。 现货时代的度电成本转变为=物理成本+机会成本+风险成本。当全省风机同时满负荷,电力秒变"过剩商品"。大风≠稳赚是电力交易时代的"反直觉"现实。 刮走旧思维的飓风 当“满发”从绝对收益变成风险参数,新能源行业被迫接受残酷的认知升级:当电价由常量成为高度不确定的变量时,传统的运行逻辑会被新加入的乘数颠覆,资产的运与营已成为紧密耦合的整体。风机也不再是单纯的发电工具,而是参与市场博弈的筹码。电力时代的破局之道需要进行"发电思维"到"经营思维"的范式革命。 最后,小编还是没忍住问DeepSeek: Q 没有刮来想象中的“泼天富贵”,这场超级大风能给行业带来什么启示? A 超级大风过后,留下的不仅是残存的旧信条,更是一个终极启示:真正的技术革命不仅仅在设备的技术创新上,同样也在运营决策者的思维范式里;能源的终极战场,从来不在旷野的风中,而在人们突破认知边界的勇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