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辆氢车倒计时!哈密/濮阳/吕梁新入局,这些城市已押注未来!
燃料电池汽车"朋友圈"再扩列!
这些城市和省份正在抢跑新赛道
最新动态:示范城市群迎来"新同学"
近日,国家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能源局五部门《关于批复有关城市群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确认,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再添新成员:
✅ 已官宣入群:新疆哈密、河南濮阳、山西吕梁
🚀 即将加入:大连、济源、沧州(预计近期公布)
这标志着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进入"2.0阶段",各城市群实施方案也将迎来重要调整。
示范城市群现状速览

非示范省份的"氢"装上阵
虽然不在国家示范名单,但这些省份的布局同样值得关注:
🔹 江苏:重点打造京沪、沪宁、沈海高速江苏段氢走廊,2030年目标——加氢站100+座,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超1万辆!
🔹 浙江:支持环杭州湾和义甬舟氢走廊建设,2025年目标——推广50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配套50座加氢站!
🔹 山东:打造“中国氢谷”“东方氢岛”,2025年目标——年产万辆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1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配套100座加氢站!

燃料电池汽车"朋友圈"示意图
燃料电池汽车冲刺5万辆:
现实与目标的距离还有多远?
根据香橙会氢能数据库H2 Plus Data统计,截至2025年2月,我国京津冀、上海、广东、河北、郑州五大城市群共推广15605辆燃料电池汽车,占四年示范期推广总目标32455辆的48.1%。受补贴滞后、推广经验不足等因素影响,整体推广完成度低于预期,其中京津冀和上海城市群完成度相对较好,广东、河北低于预期,后续推广潜力较大。

截止2025年2月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数量、目标及完成比例
数据来源:H2 Plus Data
放眼到国家级《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中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的规划,到2025年之前不低于5万辆。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全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仅有28000余辆,约44%的目标缺口需完成。然而2024年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下滑7.3%,打破连续三年增长势头,一时间行业信心不足。到2025年年底还有9个月的时间,需要让全国氢燃料电池车保有量增加近22000辆,平均每个月要增加约2400辆才能如期完成目标,是当前增速的3倍。
最终冲刺:历史经验能否复刻?
要预测今年燃料电池汽车5万辆目标能否达成,不妨看看新能源汽车发展史上的两次经典"弯道超车"案例。
2012年"十城千辆"工程的启示
2009年启动的这项示范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每年在10个城市各推广1000辆新能源汽车。实际执行中,三批共25个城市参与试点,总目标2.5万辆。
到2011年底的"模拟考试"成绩单:
累计销量--9500辆
在最后冲刺的2012年:
✓ 单年销售1.3万辆,实现"翻倍式"增长
✓ 25个城市最终推广2.7万辆
✓ 全国总保有量突破3万辆
2015年新能源汽车"政策市"传奇
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2015年新能源车累计产销目标50万辆。
但截至当年10月:
累计销量:不足30万辆
然而最后两个月却上演"惊天逆转":
⚡ 完成产销量17万辆(占全年近半)
⚡ 全年产量达过去五年总量的75%
当业内都在讨论5万辆目标时,或许更该关注的是:这次冲刺能否像前两次那样,为行业留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毕竟,真正的产业突破从来不是靠"突击战",而是需要构建完整的商业闭环。
5万辆目标背后还有哪些"大山"要翻?
要实现燃料电池汽车5万辆的保有量目标,不仅需要燃料电池企业和汽车厂商的努力,更需要整个氢能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合作。但目前来看,这条赛道上的玩家们还要翻越几座成本与技术"大山"。

整车成本之困
目前49吨级氢燃料电池重卡的市场价在110-140万元区间,相当于同规格柴油重卡的4倍身价。虽然近年来通过技术迭代,部分零部件成本有所下降,但非动力系统部件的制造成本仍然居高不下。这让燃料电池汽车在与燃油车、电动车的同台竞技中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氢能产业链的"卡脖子"难题
制氢环节:高昂的生产成本制约商业化进程
储运环节:氢气低密度特性导致运输效率打折
核心材料:电极材料、隔膜等关键部件仍依赖进口
技术瓶颈:燃料电池耐久性和可靠性还需进一步突破
加氢站建设的"烧钱"困局
建设一座日加氢500kg的站点,初期投入就要1500-2000万元,是充电桩建设成本的50倍以上。再加上8-10年的超长回本周期,让不少投资者望而却步。目前多数加氢站如果没有政府补贴,基本上都处于"赔本赚吆喝"的状态。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目前主要集中在工程车辆领域,乘用车市场仍面临安全性等关键挑战。要打开这个万亿级市场,还需要在技术和监管层面实现双重突破。
结语
氢能汽车产业正迎来关键冲刺期!随着新疆哈密、河南濮阳、山西吕梁等城市新晋加入示范群,国家氢能版图加速扩张。但面对5万辆保有量的硬指标,行业仍需翻越成本、技术和基建三座"大山"。
短期看:政策红利下,示范城市群将成主力军,重卡和商用车领域或率先放量;
长期看:核心技术突破和加氢网络完善才是真正的胜负手。这场与时间的赛跑,既检验地方政府执行力,更考验产业链协同能力。
在这场氢能产业的长跑中,暂时的领先或落后都不是终点。当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这场"氢能接力赛",我们距离那个加氢比加油更方便的未来,或许正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