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储能革命:墨西哥发布新能源配套政策引发产业变局
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中,墨西哥政府近期推出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力改革方案,自2024年第二季度起,所有新建集中式风电及光伏发电项目必须同步配置储能系统,其容量不得低于发电设备额定功率的30%,且储能时长不得少于3小时。这项规定由能源规划与转型部副部长Jorge Islas在参议院特别会议上正式披露。
该政策的出台正值墨西哥推进能源转型。官方文件显示,为实现《巴黎协定》减排承诺,墨国计划在未来六年内完成21.8GW新增发电设施建设,其中可再生能源占比需突破80%大关。根据能源部披露的路线图,北部奇瓦瓦、索诺拉等六个太阳能资源富集区将于2028年前建成总规模达1.67GW的光储一体化项目,配套储能装机预计超过574MW。
值得关注的是,墨西哥成为继印度之后第二个实施强制配储政策的能源大国。印度新能源部在2025年初曾发布技术规范,要求投标光伏项目必须配置10%容量、2小时储能系统。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国家发改委于2024年2月终止了执行两年的强制配储政策,转而实施差价合约(CfD)竞价模式。数据显示,中国在政策窗口期内贡献了全球四分之三的新增储能装机,但也面临部分地区项目储能利用率偏低和成本上升的困局。
为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墨西哥当局设计了多元化投资路径:第一类模式允许开发商将清洁电力全额售予国有电力公司(CFE);第二类采取混合所有制模式,私营企业最高可持有46%合资公司股权;第三类方案赋予企业自主经营权,可直接参与电力现货市场或开展定向供电。根据官方预测,2024-2038年间该国储能市场规模将突破8.4GW。
行业分析显示,新规将重塑墨西哥能源投资格局。尽管强制配储可能使项目初始投资成本增加,但北部地区优越的太阳能资源下的"光伏+储能"项目,有望缩短储能系统投资回收期大大缩减。业内人士指出:"政策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容量补偿机制,通过辅助服务市场为储能创造稳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