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多次答复绿电直连、零碳产业园等问题
近日,国家能源局密集发布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各类建议的答复,其中多次提及绿电直连、零碳产业园和隔墙售电等新能源领域的热点话题。
其中,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8654号建议的答复”中,国家能源局表示,绿电直连、智能微电网、零碳园区等协同发展模式,对促进源网荷储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为支持新能源生产和消费融合发展模式探索创新,更好促进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2025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5〕650号),明确绿电直连模式的定义形态、建设要求、运行管理和权利义务,充分发挥用电负荷就近就地消纳新能源的优势,更好满足企业绿色用能需求,引导产业转型升级。
下一步,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求,我们将持续深化配电机制创新,不断拓展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模式,推动智能微电网等配电环节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激活配电侧活力,提高系统灵活调节能力,提升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利用水平。
为落实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建立一批零碳园区”的部署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编制了零碳园区建设方案,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园区强化与周边非化石能源发电资源匹配对接,以就近就地消纳为原则,因地制宜发展绿电直连、新能源就近接入增量配电网等模式,强化先进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和需求侧管理,提升园区非化石能源可靠支撑能力。
下一步,将按照“谋划一批、建设一批、运行一批”的总体安排,支持有条件地区开展零碳园区建设,加强政策、资金、技术和要素保障,有力支撑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和重点产业深度脱碳。
目前我们正加快制定适用于绿电直连等新能源就近消纳模式的输配电价机制,待相关价格文件印发后,绿电直连项目应按规定缴纳相关费用,公平合理承担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
鼓励绿电直连项目作为整体参与电力市场,项目电源和负荷不是同一投资主体的,应签订多年期购电协议或合同能源管理协议。
4、加强安全管理
要求项目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及时开展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在规划、建设、并网、运行全环节坚持安全优先原则。
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着力提升支撑性电源调峰能力、可再生能源调峰能力、电网优化配置可再生能源能力,挖掘需求侧资源调峰潜力。
大力发展分布式新能源,推动绿电直连、零碳园区等模式发展,引导“东数西算”工程与能源布局协调发展,规模化提升数据中心绿电占比,促进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