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储能?解读发改委重磅新规,新能源不再强制配储,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以后“建而不用”的储能项目彻底歇菜了,新能源场站的储能设备终于不用“躺着”表演了。
B品电芯、库存电芯赶紧倾销吧,后面没价值了,以后是真正考验储能的实际使用价值的时刻了。
新增的项目不用配储能了,电源侧储能是不是要崩了?
新能源入市比例越高,电价波动越厉害,客观上是会利好储能的。微信群友讨论发言集锦
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查看全文可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瞬间刷爆储能人的朋友圈,引发行业内激烈讨论。
《通知》第九条指出:强化改革与优化环境协同,坚决纠正不当干预电力市场行为,不得向新能源不合理分摊费用,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
笔者刚看到这一条也是心中一紧,要知道现在国内接近70%的新增储能项目容量来自于电源侧的配储项目,一旦不再强制配储,储能装机量或许会出现短时间内的剧烈下滑。但是,取消强制配储不等于储能没有作用,新能源发电带来的波动性依然存在,而且随着强制配储取消,电力市场化交易全面展开,电价的波动反而会更加剧烈。比如,春节期间,浙江现货-0.2元;再比如,西北地区风电光伏进入市场化交易以后,收益爆减。在这种情况下,新能源项目持有方就要“自愿”配置储能以获取更高收益,这就是此次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核心,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去支配新能源项目自主配储,以利益激发市场主体的灵活性调节能力。以笔者去年11月到山东考察的天合光能光储融合标杆项目为例,该项目为竞争性配储的光伏项目,为了能争取更优先并网时序,业主方配置的储能容量比某些地区政策强制性要求配置的更高,这也是一种政策要求下的市场化竞争表现形式。可以简单预测,随着强制配储项目消失,新能源项目收益将快速下滑,然后市场化配储才会兴起,储能将撕开最后一层遮羞布,让发挥实际使用价值的储能赚取应得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