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东南亚商务考察之旅首站—老挝:共拓中老绿色能源合作新机遇
7月21-22日,协会执行秘书长朱莎率领代表团赴老挝开展深度商务考察。此次考察聚焦中老绿色能源、电力领域合作机遇,先后与老挝科技和通信部、工业和贸易部高层官员会谈,并实地调研重点园区及新能源标杆项目,为会员企业开拓东南亚市场搭建战略桥梁。
共商发展:与老挝科技部高层深度对话
7月21日下午,代表团首站拜会老挝科技部副部长、老中友好协会副会长赛萨纳·西提蓬。这位一周前刚出席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重要官员,对协会代表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会谈中,赛萨纳副部长深情回顾老挝发展历程:“我国70年代才结束战乱,在经济基础极度匮乏的条件下逐步发展。老挝人民真诚友善,非常希望中国优秀创新企业来老挝落地生根,这里蕴藏着巨大合作机遇。”
他特别强调,老挝正致力于发展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期待在 “一带一路”框架下,与协会的会员企业在新能源技术创新、示范项目建设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共同推动清洁能源技术应用落地。
政策解读:工贸部能源政策计划司专题交流
7月22日上午,代表团访问老挝工业和贸易部(由原工贸部和原能矿部合并组建),与能源政策计划司司长桑迪苏·平帕占及副司长布伦塞沙纳翁进行专题座谈。桑迪苏司长作为老挝能源政策权威专家,曾多次在国际论坛阐述老挝清洁能源战略。
老挝能源政策核心要点针对与会企业关注的政策、市场应用等焦点,司长系统介绍了老挝能源产业发展的四大战略方向:
1.能源结构优化:目前水电装机占比达83%,正加速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今年3月发布的《老挝国家新能源总体规划》已明确新能源发展路径;
2.电力供需平衡:针对 “雨季电力过剩、旱季供电紧张、城市经常性缺电”的特点,提出构建跨季节调节体系,计划通过扩大雨季电力出口和增加国内电力需求实现平衡。同时在中国的支持合作下,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3.投资政策支持:老挝政府鼓励企业以BOO模式参与电站建设,提供长期购电协议保障投资收益,政府提供政策指导和服务支持;
4.积极推动源侧、网侧及户用储能政策落地,完善以电化学储能为主的新型储能应用场景。 鼓励在源侧、网侧及家储/户储领域开展示范项目,解决旱季供电难题。
深化政产学研协同,共育产业新动能
此外老挝工贸部对协会构建的“政产学研用金”协同机制给予高度评价,明确表示将联合协会开展专业人才培训课程,并同步分享最新政策动态,助力企业高效落地。朱莎秘书长强调,协会将持续搭建中老产业对接平台,通过技术交流、项目孵化、标准共建等方式,推动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实地探访:赛色塔园区与中润光能智能工厂
考察团专程调研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重点参观了中润光能16GW高效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该基地一期项目于2023年9月投产,创下 “7个月建成投产”的行业纪录,自动化程度超90%。
“中润项目的成功证明了中国技术、中国速度与老挝市场的完美结合,”工厂负责人介绍,“这里已成为中国新能源企业进军东盟的桥头堡。”
工人们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操作,AGV智能搬运车穿梭其间,工业机器人精准完成各项操作,展现了中国先进制造技术在老挝的成功移植。
此次考察协会达成多项务实合作成果:
人才培训机制:老挝工贸部将选派专业人员参加协会组织的专业技能人才培训,将协会经验出海赋能;
政策直通车:老方承诺及时分享新能源政策更新,由协会向会员企业宣贯;
项目对接平台:协会将建立专门渠道,协助会员企业对接老挝项目资源;
技术转移路径:探索“中国研发+老挝应用”的合作模式。
“老挝有望成为东南亚的‘蓄电池’,”桑迪苏司长在会谈中展望,“通过出口清洁能源,我们将为湄公河区域国家的低碳转型作出贡献。”
结语:扬子江畔连湄公,绿色能源谱新篇
此次考察正值中老两国深化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关键时期。短短两天内,协会代表团高效对接老挝核心决策部门,深入调研产业前沿阵地,为新能源企业开拓东南亚市场打开了政策窗口。
随着老挝国家新能源总体规划的全面实施,以及中老铁路带来的互联互通优势,国内储能产业的技术优势与制造能力,将与老挝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和区位优势形成完美互补。
协会始终致力于为企业出海提供全周期支持。欢迎更多企业关注协会动态,积极参与协会组织的国际考察与产业活动,共绘企业出海合作共赢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