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聚江苏,储动未来|江苏源网荷储一体化产业链推介对接活动圆满举办
7月17日上午,作为链博会・清洁能源链系列专题活动之一,“江苏省源网荷储一体化产业链推介对接活动”在北京成功举办,成为新能源领域焦点。江苏省储能行业协会作为该对接会的协办单位,深度参与了本次活动。会议汇聚政府、企业、智库三方力量,共同探讨新能源高比例接入背景下产业链协同创新路径。
江苏省贸促会秘书长、二级巡视员杜培军
活动伊始,江苏省贸促会秘书长、二级巡视员杜培军主持并介绍与会嘉宾。现场有汇聚了中国、德国、俄罗斯、西班牙等国的政府部门和行业专家,海外工商界代表以及江苏省内外有关部门领导和企业代表等。
中国国际商会党委副书记党宏
中国国际商会党委副书记党宏在致辞中指出,江苏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和绿色能源转型的“先行者”,截至5月底,江苏新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1亿千瓦,成为长三角地区首个新能源装机“破亿”省份。
江苏省贸促会会长王善华
江苏省贸促会会长王善华表示,省贸促会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助力企业突破壁垒、拓展海外,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产业在江苏落地生根。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原所长韩文科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原所长韩文科以《源网荷储: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关键》为题,从战略、政策、行业、技术等层面进行了系统阐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专业见解和思路。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源网荷储一体化专家工作组主任裴哲义
协会智库专家、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源网荷储一体化专家工作组主任裴哲义发表的主旨演讲《能源转型挑战与储能发展机遇》,引发广泛关注。他指出,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国风电、光伏装机总量达11.8亿千瓦,占发电总量38.4%,超越煤电成为第一大电源。然而,新能源波动性与负荷连续性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火电调节模式难以为继,部分地区新能源消纳压力激增。
“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局部优化’实现‘就地平衡’。”裴哲义强调,在园区、市域等场景中聚合分布式电源、可调负荷与储能设施,构建“自发自用为主、余电上网为辅”的微循环系统,可显著减轻大电网调节压力。以江苏为例,其工业园区密集、峰谷差显著,储能技术成为柔性扩容与绿电消纳的关键抓手。
针对储能发展,裴哲义提出破解“安全、绿色、高效不可能三角”的双轨策略:短期需通过峰谷套利、辅助服务等市场化机制提升项目经济性,如东北区域1元/度的调峰高价机制已显现成效;长期则需依托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构建“源网荷储互动系统”,推动调度模式向“电源与负荷调控并重”转型,实现海量分散单元的精准响应。
会上,江苏省内五大重点区域——南通经开区、淮安盱眙县、仪征经开区、溧阳高新区、昆山市的招商负责人相继登台,从资源禀赋与产业需求出发,展示了一体化项目的差异化实践:南通依托沿海风光资源打造"新能源+储能"港口示范区;昆山瞄准出口型企业绿电认证需求探索跨市域绿电交易等。这些案例印证了裴哲义所述"园区级一体化是物理落地的核心载体"的判断,也凸显江苏以应用场景驱动技术迭代的独特路径。
江苏省储能行业协会作为江苏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产业协作平台,充分发挥产业纽带作用:整合专家资源为政府、企业提供智库支持,参与行业发展规划及安全标准研究;搭建产学研金用平台促进产业链协作,推动智慧能源应用探索;当前行业发展趋势显示,青岛、无锡等城市正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零碳园区建设,江苏依托产业基础加速技术创新。未来协会将持续通过政策引导、国内/国际项目资源对接、国际会展及技术研讨沙龙等举措,深化"技术-场景-政策"循环,为江苏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平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