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商业储能项目快速增加,偶发性的宕机事故也是层出不穷。前不久笔者恰好就听闻了文章开头的情况,得知目前行业并没有一套完善的宕机赔付标准,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听说国外有储能设备宕机赔付的先例,为此储能热榜也咨询了资深的储能一线从业人员,得到的回复是:国内理论上也是可以赔付的,但是怎么赔是个问题?国内的价格本来就卷,投资方在购买设备时,最多预留5%保证金,你让厂商从吃到肚子里的货款吐出来?这个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流程也不好走。如果都因为这点小事去打官司,那以后还合作不合作啦?不确定性 VS 确定性
首先我们来聊为什么要配置储能。当风光新能源发电与生俱来的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无法被消除时,收益模型也在随时变动,为了抵消这种不确定性,配置储能正在成为市场的新选择。但是配置储能就一定能消除这种不确定性吗?这几乎是悬在所有储能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早在2023年,电力系统对新型储能系统的认知普遍是:不确定性的灵活性调节资源。更有相关领导直接在产业大会上质疑:当用电高峰到来,让储能去顶,能保证顶得上去吗?2024年,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江苏已经初见端倪。江苏发改委发文称:江苏迎峰度夏前累计建成新型储能540万千瓦,电化学新型储能项目规模跃居全国第一,为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提供约500万千瓦顶峰能力,为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提供重要支撑,节约用电高峰时期省间电力现货的购电支出约5亿元。由此可见,在电网眼中储能的确定性正在提升,正在经历从不可靠电源到可靠电源的变化之中,优质的储能项目/设备是具备确定性保障能力的。但是在表后的用户侧储能中,这种不确定的风险似乎在增加,这种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能柜不定期掉线、宕机,给投资人的收益蒙上一层阴影。初始投资 VS 长期价值
时至2025年,还有人不知道工商业储能的初始投资成本陷阱。不知道是投资人的目光短浅或者是集成商的急功近利,工商业储能市场上总有投资人在寻找“最低价”,储能集成厂商也逐步学会投其所好,不断推出最低价来刺激投资人的神经。殊不知这样更加容易陷入到初始投资成本陷阱中来,低价的设备确实是降低项目初始投资成本最快捷的方法,但是工商业储能投资收益在于全生命周期内的安全可靠运营所带来的长期价值。从这个角度看,投资方需要选择长生命周期的储能设备,不要只听口头承诺,更要看实际运营中项目未经清洗的设备运行数据、其他投资人、业主及上下游专业人士的评价、及品牌市值的背书等。但是目前设备方鱼龙混杂,想要找到一个企业寿命比储能柜寿命长的企业已经难得,对于长期价值坚守的企业更加凤毛麟角,对于能够实时响应设备故障修复、赔付故障期间项目收益损失的更是闻所未闻。孤儿电站频现,资方需要“确定性收益”
回顾工商业储能行业发展史,我们清晰地看到2023年卷设备、2024年卷开发、2025年卷运营的发展主脉络。而运营收益的主要来源是峰谷价差套利、需量电费管理、参与调频备电辅助服务市场、需求响应、虚拟电厂(VPP)聚合收益等方面,但是这都要求储能设备在特定时间段有确定性的充放电策略响应。
简而言之:运营的基本盘就是要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营,无论你的收益模型如何完美,储能设备一旦宕机,任谁来运营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一切收益的底层基础的物理设备。
在这种情况下,业内已经有厂商推出了短时MTTR(平均修复时间,Mean time to repair)策略,可以在36小时或者24小时内解决设备故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储能设备故障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但现实是,已经出现储能柜找不到生产商最终沦为“铁皮摆设”的状况,对于大多数投资方和业主来说,储能设备的不确定性依然是最受关注的点,储能电站的持有方更希望得到“确定性”的收益和“确定性”的保障。行业首家喊出“你宕机、我赔付”
为了化解这种矛盾,一站式光伏、储能技术解决方案整合服务商长风绿能在全行业首推投资商收益兜底政策:即由于设备原因造成的停电、故障维修、而让投资方产生的损失,全部由长风绿能买单。
据悉,还是行业首家敢拍胸脯保证产品宕机就赔付的企业,这种不卷价格卷品质的做法更像股清流,也是更体面的玩法。
为何长风绿能敢于开行业先河喊出你宕机、我赔付?底气来自于企业成立于2007年,历经18年的励精图治,掌握关键技术,能够对设备的资产安全做出跨越周期的保证。
对于将来强运营的场景,作为底层资产的储能系统是保障通过运营获取更大的收益的基础和底气。很显然,设备的稳定和运维能力一定是未来品牌角逐的核心竞争点之一。
在光伏储能领域,长风绿能是五大六小集团核心供应商,深受顶尖企业信赖,与多家一线品牌开展战略合作,其产品实力有目共睹,可谓是光伏实力派、储能技术流。
4月17日19:30我们将走进长风绿能制造基地,对话长风绿能创始人张发宇博士,围绕热议储能行业那些不敢讲的潜规则、工商业储能不确定性风险应该谁来承担?长风绿能为何敢于行业首开宕机就赔付先河?等话题展开讨论,敬请期待!